人乳头瘤病毒(15个型)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(PCR多色荧光法)
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,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53万,死亡病例约27万[1],发病率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,但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。
2008年德国科学家 Harald zur Hausen 教授因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(HPV)引发子宫颈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,明确了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。
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,在99.7%的宫颈癌患者体内检测到高危型HPV的存在。
与子宫颈癌相关的有13种高危型别:HPV16、18、31、33、35、39、45、51、52、56、58、59、68型,以及国内常见高发的HPV53和66型[2]。
一管检测,12+2结果呈现宫颈癌筛选,分流一步完成。
HPV16/18型致癌风险明显高于其他HPV高危型感染,2015年ASCCP指南指出,对于高危型HPV阳性的人群,如为HPV16、18型感染,应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,有助于对宫颈癌高危人群进行分层管理。
基因分型检测从根本上区别一过性感染和持续感染,结合临床表现,给予受检者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,并给予受检者最可靠的风险提示。
HPV分型检测通过排除可疑的ASC-US或低度病变,提高诊断的可信度,指导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的合理使用。HPV16、18检测呈阳性应直接进行阴道镜。
HPV分型检测可预测病变恶化或术后复发风险,有效指导术后追踪。
对接种HPV疫苗的人群进行接种前HPV分型,确保其没有感染过相应的型别。
确定以国家或区域为基础的HPV感染率及型别特点,评估不同型别HPV感染的风险。
作为宫颈癌筛查中细胞学检查的补充手段,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总体有效性。